齐卫平:补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

发布时间:2016-10-31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结合党的建设实践发展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新要求,制定了《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的颁布意义十分重大,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补党内生活这一课。

     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危害极大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

     党内政治生活即指政党围绕自身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其最重要的特征首先是政治性。党内政治生活涉及党内组织体系运转、党内制度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遵守以及党的作风规范等重大问题,这就决定了党的政治性集中体现为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这些基本规范揭示了认识党内政治生活内涵的依据。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的内在要求。“新准则”对党内政治生活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结论性判断。一是“标志”论,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二是“平台”论,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这两个判断提升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价值含量,体现了党中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升华。

     党内政治生活的经常性往往容易使它受到忽视,而社会上一些渲染“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去中心化”、“纪律松绑”等错误思想也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来冲击。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党员、干部甚至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的严重后果。

     实践中的诸多事实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中发生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削弱、纪律观念淡薄、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精神懈怠等问题,都与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一个政党没有严肃的政治生活,就不成其为严密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对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釜底抽薪。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新准则”从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题中应有之义的认识出发,形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准则,向全党指明了凝心聚魂、强身健体的方向和路径。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坚决反对腐败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也会造成“自毁长城”的严重后果。

 

    党内政治生活现实亟需补课 

    实践发展中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有随着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带来“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有市场经济冲击和社会负能量影响出现的“传统丢失”、“本色改变”的问题。党内政治生活的陌生就是一种表现。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同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并通过确立规范和采取措施加以保证。从总体面看,党内政治生活是好的,主流向上,正能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为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然而,现实中党内政治生活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第一,商品买卖、利益交换原则被搬用到党内生活中来,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腐败滋生。第二,“圈子文化”破坏党内生活,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形成利益集团。第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影响党内生活,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任性而为。第四,腐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腐蚀党内生活,沉湎于奢靡的享乐。第五,好人主义、不说真话的风气降低党内生活,凡事充当和事老,你好我好大家好,对错误倾向和行为不抵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政治原则上不亮剑。第六,领导独断专行妨碍党内生活,搞“一言堂”、压制党内民主。这些表现虽然程度不同,但却造成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化、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有的甚至肆意挑战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践踏党纪“红线”和国法“底线”。

     造成以上这些党内政治生活问题有各方面的原因。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党内政治生活出现遭到玷污的现实,除了体制机制存在缺陷之外,有一个重要方面值得重视,即党员队伍新陈代谢与党的传统发扬光大的历史衔接问题。

     据2016年7月1日中央组织部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党员人数达8875.8万,其中,新中国成立之前入党的34.3万,占比0.38%;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入党的1903.4万,占比21.44%;改革开放后入党的6938.1万,占比78.16%。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即使以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为算起,新党员已占全部党员的三分之二强。再从党员年龄结构看,80年代出生的党员2254.4万,占全部党员的26.53%。这一结构性变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党情。

     不断吸纳新鲜血液是党的生命力强盛的体现,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大量新党员出生和成长于既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他们接受了党的思想和基本历史知识教育,具有新时期先进分子的品性,但党性锻炼的机会不多,对党的优良历史传统更多的是知性上的认识,缺乏实践体验。他们对党内政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进行党内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陌生感”,再加上时代和国内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传承接续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历史传统成为摆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思想觉悟, “许多年轻党员、干部感慨,这次真是补了课,明白了党内政治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这里说的“补课”触动道出了真实感受,这样的课还要继续补下去。“新准则”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一部鲜活的教材,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执行“新准则”,认真补上、补实、补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

 

    如何补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指导下,党中央以勇于担当精神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补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一课,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

     第一,必须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全党的大课堂,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全体党员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作为全党的重大任务,每个党员、干部应树立积极参与意识,结合《党章》认真学习“新准则”这部教材,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课堂上加强党性锻炼。

     第二,必须把加强党内监督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和制定的两个条例,将全面从严治党的焦点集中在党内监督和党内政治生活上,这两个主题密切相连,目的在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转变党风,使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改善。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切换主题,从更高层面上巩固取得的成果,就应聚焦加强党内监督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两个主题,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必须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发挥“少数关键”让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和健康起来的先锋模范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不正常,首先看“关键少数”的头带得好不好;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不健康,关键看领导干部的身树得正不正。“少数关键”的勇于担当,首先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担当起来;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党性锻炼,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层层传导,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常态。

     第四,必须健全和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以制度和规范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新准则”是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的重器,对保证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具有强大威力。通过制度建设和举措细化、方式创新,使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生活不再陌生,从生疏变得娴熟起来,是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内在要求。

     第五,必须充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从延安整风运动起,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运用于党内政治生活,成为解决党内矛盾和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用好、用够、用灵这个武器,就应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阅读原文

 

载于上海观察